被旅游影响的中国人有哪些,中国人的不同年龄段对旅游的影响
来源:整理 编辑:国内旅游 2024-12-03 05:43:31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人的不同年龄段对旅游的影响
年轻人喜欢有风险,有刺激性,新奇的旅游项目,所以类似蹦极,漂流,美食等项目年轻人更偏好,而风土,人文,历史类则更受中老年人欢迎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不好说!还是推荐你几本书吧!旅游心理学 旅游美学 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分析
2,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旅游专家
刘思敏,著名旅游专家、社会学者。现任中国旅游报首席评论员、高级记者;社会学博士;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旅游卫视特约评论员等。刘思敏博士长期致力于对中国旅游产业运行的观察与研究,从社会视角密切关注中国旅游业的焦点问题。

3,中国人最近这两年在国外旅游时的不文明行为被曝光的有哪些
1、中国游客被曝在卢浮宫前泡脚。 2、公务员日本游强行自带酒水。 3、“到此一游”现身埃及3000年前文物。 4、游客在法国薰衣草地为抢拍照位置互殴。 5、中国大妈在美国华盛顿景点泼漆被诉。 6、泰国:中国人大力关车门。 7、美国:骑在华尔街金牛上大肆拍照。 8、马尔代夫:中国游客捞珊瑚。
4,有哪些中国人出国后变得很牛
1、钱学森在新中国刚刚建成的时候,钱学森同志开始争取回归祖国,他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物质生活,选择为祖国服务,他成为了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钱学森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2、凯金斯凯金斯天生听觉受损。3岁时,父母带她配了一副大而笨重的助听器。她讨厌这副助听器,尤其上小学后,她讨厌同学们的取笑。一天下午放学路上,当凯金斯和姐姐桃嘉路过一片荒野时,她猛地扯下助听器扔了出去。回到家,凯金斯的母亲大怒,命令凯金斯跟她回到荒野把助听器找回来,但找到天黑也没找到。那晚,凯金斯的父亲郑重地对她说:”你已经做了一个选择,以后你就必须在这种选择中生活。“凯金斯不明白父亲的意思。”你不想戴助听器,从今以后你就不必再戴着它了。没有了它,你必须照顾好自己的生活。“父亲说。让她掌握自己的人生,这也是父亲对凯金斯的行为做出的选择。丢开助听器,凯金斯发现自己原来非常擅长唇读。没有了刺眼的助听器,其他孩子也不再取笑她。后来,凯金斯爱上了篮球。高中时,她的篮球技能超过了大部分同学,当她在篮球场上奔跑时,她发现自己得到的已经远远超过了她所祈祷的。父亲说:”这是你自己掌握了自己的人生的结果。“这个结果让凯金斯顺利地进入了征战伦敦奥运会的美国女篮代表队。3、鲁迅鲁迅先生刚开始之所以学医,除了恨中医耽误了他的父亲的病,便是想医治自己的牙病。带着国愿、家难、自我治疗三重目的,1904年9月,鲁迅到了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然而两年之后,鲁迅忽然决定选择写作放弃学医,鲁迅之所以弃医学文,是因为感受到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4、华佗东汉末年,神医华佗的美名在民间传开了,这引起了东汉朝廷的注意。朝廷于是举华佗为“孝廉”。通常被举为孝廉的人,都出身名门贵族,被举为孝廉,就有希望做官。像华佗这样的平民百姓能够被举为孝廉,实在是难得。乡亲们得知华佗被举为孝廉时,不禁喜忧参半。喜的是华佗可以做官了,可以了却父母的心愿,光宗耀祖了;忧的是如果华佗做了官,谁来为乡亲们看病呢?可是华佗我拒绝了,他认为当官发财没有为乡亲们治病有意义。几年后,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而这次不再是徒有虚名的“孝廉”,而是来自都城洛阳太尉府的征辟信,只要被应征到都城的太尉府,马上就可以成为朝廷的正式官员。华佗再次拒绝人朝做官,坚持做一个平民百姓,钻研医术,救死扶伤。5、华盛顿华盛顿本可以过悠闲舒适的生活,可他却选择了艰苦。他主动要求参加勘探队,到弗吉尼亚的大河谷去进行勘探,并且一干就是三年。野外测量工作教会他吃苦耐劳、随机应变,为他以后长期的战争生活奠定了基础。到了十九岁,他就走上劳伦斯为他在军队中谋求的职位,当上了少校级的副官长。他潜心阅读军事著作,虚心学习武器的使用和战术的运筹。这一时期,法国人入侵美洲大陆,和英国交战。华盛顿参加了这场英法战争。刚开始,华盛顿的军队处于劣势,伤亡很大。他的军衣被打穿四个洞,他的两匹战马先后被杀。但他出生入死,从不气馁。他在布雷克将军的参谋部任职。由于战争所在的省份经济匮乏,这支队伍穷得不能给军官开支。而华盛顿是受人邀请前来的,属于志愿人员,既没有薪饷,还得自己负担一大笔费用。但是,为了家园的安宁,也为了锻炼自己,他乐意这种既破财还可能丧命的苦差事。最后他的队伍终于打败了敌人,而他本人也赢得了人们的爱戴,以致后来他能被推举为抗英独立战争的总司令,成为改变美国历史的第一个重要人物。
5,有没有被旅行中发生的事情或者遇到的人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处女答。去澳门玩,澳门有斑马线的地方是没有红绿灯的。在过斑马线的时候我看到不远处有一辆电单车开过来,按他那个速度在我踏上斑马线之前通过绰绰有余啊,但他却减速停在了斑马线前面示意我先过马路,当时我先是吃了一惊,然后我开始想我这样的表现会不会让他觉得很搞笑?(因为澳门人过斑马线都是不用看车直接快步走过去)在澳门不管是电单车还是跑车都一样会停下来等行人。在他们的意识里开车的人没有理由去和一个走路的人抢时间啊,因为开车绝对是要比走路节约时间的,而且走路的人是对社会环境做贡献。反观大陆,开豪车的是老子,走路还要让着点,动不动还给你鸣笛,好像赶着去投胎似的。我的价值观确实受到了冲击,但大陆这边好像没有什么道理可以讲。当然如果我有车的话我会更加尊重行人。
6,有哪些走遍全世界进行环球旅行的旅行家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 成为旅行家,好像在全世界旅行十个国家才成为旅行家。 吾辈之流只能在国内转转也不错哦!没有那个资格成为“旅行家”。 成为旅行家的人,是以旅行为业,通过旅行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人,号称“家”。 我知道的全世界闻名的旅行家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他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十七岁时随父亲坐船,历时四年,经过多个国家,来到中国。 其次就是詹姆斯库克船长,美名——南极探险之父。他通过探险,扩大了英帝国的领土。我们明代的徐霞客,也算得上旅行家。徐霞客是江苏人,他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也是旅行家。还有一位唐朝的玄奘和尚,我认为也能算得上旅行家。 他徒步跋山涉水,克服了重重苦难,才到达印度取回真经,得到皇帝的赞赏。这些旅行家,可都不是当代的。 要做一位当代的旅行家,可不容易。 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还要在旅行中做出著名的业绩。 当代“旅行家”的称号,还是留给那些精英们吧! (图片借百度) 曾经,环球旅行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梦想,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加之交通发达,出国旅行已经变得不再那么稀罕,环球旅行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目标而已!当今的环球旅行家我就不说了,国内国外的有很多,这里我讲一个近代史上鲜为人知的英雄级旅行家,他是人类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徒步全球的牛人,他的名字叫潘德明! 1930年上海有一群年轻组建了一个叫“亚细亚步行团”的户外组织,当时的中国饱受列强欺负,经济落后,他们志向是走遍全世界,让世界人们看到中国人同样有着不凡的毅力,让世界重新认识伟大的中华民族!步行团一行人徒步到了越南,此时队员们身心疲惫,由于各种原因纷纷退出,只剩下潘德明一人。潘德明看着曾经志气满满的步行团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心情五味杂陈,如果自己再退出,意味着整个计划的失败,会再一次被外国人嘲笑! 肩负着“为病夫雪耻辱,替民族增光荣”的使命,潘德明发誓哪怕死在路上也要走下去! 为了旅途更加便捷高效,潘德明在西贡买了一辆自行车,制作了一个大笔记本每到一地便拜访当地名人签名留言,留做纪念。 潘德明先后走过马来西亚、泰国、印度,接着继续徒步叙利亚、伊拉克,后来自行车坏了就改为徒步。 在印度潘德明得到了圣雄甘地、诗人泰戈尔还有尼赫鲁的接见! 潘德明的徒步之旅并非一帆风顺,除了忍受风吹日晒,还面临着许多危险,一路被偷被抢许多次,后来在侨胞的资助下,潘德明继续游历欧洲,徒步走过法国、比利时、保加利亚、奥地利、荷兰等16国。 潘德明的德国之旅得到了希特勒的接见,后来游历美国,徒步事迹传到了华盛顿,罗斯福总统感叹世上竟然还有这么有毅力的小伙子,总统专门为其举办了个欢迎仪式,颁发给潘德明一枚奖章,并在其笔记本上留言鼓励! 欧洲之旅让潘德明意识到中国工业技术的落后,除了旅行,潘德明开始考察欧洲各国的工厂,尤其是美国工业技术,潘德明在美国逗留了很久,足迹几乎遍布整个美国!心里渐渐有了一个振兴中华的伟大计划! 1937年潘德明环球旅行归来,不巧的是正赶上了抗战爆发,潘德明振兴中华的计划就这样泡汤了!悲痛欲绝的他把侨胞资助用来勘探青藏高原资源的10万美金全部捐给了抗战前线,从此隐姓埋名消失了! 直到1979年上海一位 体育 编辑在清理文革积案的废纸堆里发现了潘德明的出国护照和各国总统名流签名的笔记本,这才使英雄事迹重见天日! 中国古代有个旅行家的先贤徐霞客,从他著的水经注便可知道这位先贤开拓者游历的地方几乎涵盖华夏的高山雪原江河湖海,外国友人马可.波罗亦是一位游行大家,葡萄牙的探险旅行家麦哲伦完成了环球旅行,正准备进入天朝在菲律宾与土著冲突命殒,此地被命名麦哲伦海峡,热那亚水手哥伦布亦是一位航海旅行大家,从西班牙扬忛起航向神秘充满希望的东方天朝大明王朝驶来,由于偏航,阴差阳错发现了美洲,最厉害的当属法国作家凡尔纳.儒勒,坐在斗室,著軎立说,有地球上五星期、地心 旅游 日记、坐地曰行八万里,天马行空,日行万里,实在是世界旅行泰斗,无人企及…… 谷岳、Gunnar Garfors、曹晟康、王宇轩、查尔斯·韦利等等,世界这么大,如果真的有这种条件去环球旅行当然是值得去的,对于自己的眼界的开阔和自身的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怎样的生活方式都是自己选择的。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有人需要安逸的生活。有人喜欢在旅途的新鲜刺激感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人生短暂,要说 旅游 ,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别人呆腻的地方,是为了补充一下自己不腻的内容,如果你游遍了全世界,也不枉此生!
7,旅游的好处旅游可以影响人吗
1、旅游是一项很好的户外活动,它能使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调节人心理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强身健肺。对我们的健康大有裨益2、走万里路,破万卷书!旅游能开阔我们的视野 3、携友同行,增进与朋友之间的友谊4、欣赏风景,放松心情 我去过全国除了新疆、西藏以外的所有的省份和主要城市,包括香港和澳门,出游到陌生城市,见到了很多新鲜的事务,不同地域下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的交通工具,还有当地著名的景点、以及了解更多背后的文化。旅游可以让你所有的烦恼都没有 会让你看开很多事情 我每次旅游回来心情都不一样 坏处就是要花钱对紧张的工作说声拜拜,放松自己心情。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既赏心悦目,有增长见识。你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正常的,因为平时生活在一个自己很熟悉的地方,已经有点麻木了。一下子到了民俗风情浓郁,旅游景色和家乡完全不同的地方,有新鲜感。旅游的好处 1,开阔心胸,强身检体 2,增长见识-- 陶冶情操-- 但是前一个目的对于中国的旅游可以达到目的-- 后一个目的好象就比较困难-- 3,旅游可以让忧郁的人忘记烦恼可以让胖的人减肥可以让孤单的人找到另一半可以让陌生人变成 朋友甚至让内向台的人变的外向,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望采纳哦,呵呵 4,暂时忘掉所有的悲伤 5,自由、快乐、健康,可以让平时在城市里的人们,在谈到这个话题时神采飞扬、滔滔不绝 陶冶情操,锻炼自己的能力\也锻炼身体. 6,花掉许多的积蓄,让自己发奋图强,更加努力的工作,赚取更多的财富。 7,走遍大江南北,看遍祖国山河,不白活一回旅游的N个好处:1、把钱花掉;2、把时间用掉;3、知道要赚更多的钱,知道没有钱是不好过di;4、多走路、爬山才知道自己身体没想象的那么好;5、知道很多城市、乡村不如我们居住的地方好,知足;6、知道很多城市、乡村比我们居住的地方好,不知足,需努力;7、知道有些窝囊气是可以用投诉、官司来解决的;8、知道有些窝囊气是不可以用投诉、官司来解决的;9、可能可以得到爱情;10、得到亲情。11、走了四面八方,分不清东南西北,才想起小时候地理课不爱上是不对的;12、看了名胜古迹,听了解说还满头雾水,才发现小时候历史课没读好是有点后悔;13、观光观光,观后忘光,想写篇游记愣是找不着边,才想起小时候作文用抄,老师很生气后果真的很严重;14、出国旅游像睁眼瞎,才知道小时候上英语逃课是多么的不该;15、没什么文化,旅游回来也只能瞎掰。
8,古代旅行家有哪些
中国古代十大旅行家 1.徐霞客 徐霞客,生于明朝万历十四年,江苏江阴人,名弘祖,字振之,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 他又被后人称为“游圣”、“霞仙”、“驴友祖师”,一生之中,游遍了中华秀美山川,极富传奇性。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 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宿苍梧”的旅行大志。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 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 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4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53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 54岁正月病逝于家中。 徐霞客经30年考察撰写成的2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2.玄奘 玄奘(602~664),名陈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滑国故城)人。 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 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 唐太宗贞观三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 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 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 贞观三年,他从长安出发,经过兰州到达凉州。 当地慧威法师敬重玄奘宏愿,令徒弟秘密送玄奘前进。 他们怕白天被官兵捕捉,便夜晚行路。 到达瓜州时,所骑的马又倒毙了。 玄奘买得一匹去过伊吾(哈蜜)15趟的老瘦赤马,孤身一人前进。 经十七年坚韧不拔的苦行,玄奘法师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 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 *** 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3.张骞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 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张骞于建元三年(前138)出陇西,经匈奴,被俘。 在匈奴十多年的时间里,张骞虽然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 后来,他终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后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但仍然被匈奴捕获,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 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 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 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 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 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 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 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4.郑和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 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 *** 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 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 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 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 在世界航海史上,他被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 600年前,从1405年开始,在28年间,郑和率领中国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访各国。 5.鉴真 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鉴真,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江都)人。 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 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 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 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象,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抵日本。 此时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特别是他所带之香料药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 尝治愈光明皇太后及圣武天皇之病(见天台乌药)。 日本曾授予“大僧都”、“大和上”封号,日本人民誉他为“过海大师”。 其著作有《鉴上人秘方》,惜未见流传。 6.汪大渊 汪大渊(1311年~?)元朝时期的民间航海家。 字焕章。 南昌人。 至顺元年(1330),年仅20岁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 *** 、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 至元三年(1337),汪大渊再次从泉州出航,历经南洋群岛、 *** 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及澳洲各地,至元五年(1339)返回泉州。 汪大渊第二次出海回来后,应泉州地方官之请,开始整理手记,写出《岛夷志略》。 《岛夷志略》分为100条,其中99条为其亲历,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对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和海道诸国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引起世界重视。 1867年以后,西方许多学者研究该书,并将其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公认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伟大贡献。 7.法显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法显3岁出家。 于东晋隆安三年(399年)从长安(今西安市)出发,经河西走廊、敦煌以西的沙漠到焉夷(今新疆焉耆附近),向西南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于阗(今新疆和田),南越葱岭,取道今印度河流域,经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再返巴基斯坦境内,后东入恒河流域,达天竺(今印度)境,又横穿尼泊尔南部,至东天竺,在摩竭提国(即摩揭陀)首都巴达弗邑(今巴特那)留住3年,学梵书佛律。 与他同行的僧人或死或留天竺,法显乃取海路单身回国。 他由东天竺著名海港多摩梨帝(今加尔各答西南之德姆卢克)乘商船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留2年,续得经本,再乘商船东归,中途经耶婆提(今苏门答腊岛或爪哇岛),换船北航。 在今山东半岛南部的崂山附近登陆,转取陆路,于义熙九年(413年)到达建康(今南京)。 义熙十年(414年),他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显传》。 现存较早的版本是宋代藏本。 《法显传》又称《佛国记》、《佛游天竺记》、《历游天竺记传》等。 书中记述的地域甚广阔,对所经中亚、印度、南洋约30国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乃至社会、经济等都有所述及,是中国和印度间陆、海交通的最早记述,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南洋的第一部完整的旅行记,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8.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又称秦始皇帝。 嬴姓,赵氏,名政。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 “修驿道,设郡县”。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秦始皇构筑了从咸阳辐射全国、四通八达的驰道,从统一天下的第二年起,他开始举行了大规模的巡游。 12年为帝,先后巡游达5次,平均2年多一次。 第一次巡视旅行到宁夏西部、甘肃东部,经甘肃陇西,到达秦人祖先故地天水、礼县,再沿祖先东进线路回辇宝鸡、岐山、凤翔,归咸阳。 第二次巡游旅行,首次东行登峰山、泰山,封山勒石刻碑。 他去了烟台、胶南,沿东海到江苏的海州、徐州,又南下安徽,渡淮河,到河南,车辙又碾过湖南长沙等地。 第三次巡游了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为去海上仙岛求取不老仙药,派徐福带500童男童女,驾船出海。 第四次巡游是在公元前215年,他向北而去。 从潼关过黄河去山西,到了河北邯郸,东抵秦皇岛。 出了山海关,到达辽宁绥中海滨。 回途内蒙古,经陕西榆林、延安,回咸阳。 公元前210年,他开始了第五次巡游旅行。 先后到达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 结果他死在了旅途之上。 9.王玄策 王玄策,汉族,唐朝河南洛阳人。 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643~661)间三次出使印度(一说四赴印度)的使节。 曾官融州黄水县令,右卫率府长史。 贞观十七年三月,唐派行卫尉寺丞李义表为正使、王玄策为副使,伴随印度使节报聘,贞观十九年正月到达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今印度比哈尔西南拉杰吉尔),次年回国。 贞观二十一(或二十二)年,王玄策又作为正使,与副使蒋师仁出使印度。 未至,戒日王死,帝那伏帝(今印度比哈尔邦北部蒂鲁特)王阿罗那顺立,发兵拒唐使入境。 玄策从骑三十人全部被擒,他本人奔吐蕃西境求援。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发兵一千二百人,与泥婆罗(今尼泊尔)王那陵提婆兵七千骑及西羌之章求拔兵共助玄策,俘阿罗那顺而归。 高宗显庆三年,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次年到达婆栗阇(今印度达班加北部)国,五年访问摩诃菩提寺,礼佛而归。 贞观二十二年,大臣王玄策在对外作战中,俘获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罗迩娑婆。 为迎合李世民乞求长生不老的心理,把他献给李世民。 这个印度和尚吹嘘自己有二百岁高龄,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并信誓旦旦地说,吃了他炼的丹药,一定能长生不老。 王玄策回到长安时,已是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李世民立即给王玄策连升两级,册封他为朝散大夫,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押阿罗那顺献俘于太庙。 不久李世民中毒而死。 此时距王玄策归国仅仅一年。 王玄策受李世民之死牵连,仕途受阻,终生再未升迁。 玄策几度出使印度,带回了佛教文物,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著有《中天竺国行记》十卷,图三卷,今仅存片断文字,散见于《法苑珠林》、《诸经要集》、《释迦方志》中。 10.杜环 杜环,中国唐代旅行家,又称杜还。 襄阳郡(今湖北襄阳)人,生卒年不详。 唐天宝十年(751),随高仙芝在怛逻斯城与大食( *** 帝国)军作战被俘,过了近十年俘虏生活。 后来他旅游了非洲埃及等国,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 宝应初年(762)乘商船回国,写了《经行记》一书,惜已失传,惟杜佑的《通典》(801年成书)引用此书,有1500余字保留至今。 《经行记》是中国最早记载 *** 教义和中国工匠在大食传播生产技术的古籍,还记录了亚非若干国家的历史、地理、物产和风俗人情。 唐代是中国与西方各国接触甚多的时代,大丝路的交通在盛唐时期络绎不绝。 杜环身为一个游历的文人,他在那个花团锦簇的时空留下一本名为《经行记》的书本。 杜环于751-762年遍游了黑衣大食国全境,也因此他留下了丰富的所见所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 *** 医药的部分,包括拔汗那国产的庵罗、地中海南岸突尼斯产的鹘莽、亚俱罗河洲产的香油、扁桃等、末禄国所产的军达、茴香等。 杜环还曾游历过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并且称赞过当时地中海的医学。
文章TAG:
被旅游影响的中国人有哪些 中国人的不同年龄段对旅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