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著名旅游学家

魏小安魏小安,男,衡阳人,1952年4月出生,1969年2月工作。《前沿讲座》特邀专家,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旅游、酒店研究专家。有“中国酒店业教父”美誉,历任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政研处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国家旅游局旅行社饭店管理司司长,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中国国内旅游协会副会长、国家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总监、全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内河游船星级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中央国家机关烹饪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际品牌联盟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全球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促进会副会长、世界休闲组织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务。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中国著名旅游学家

2,我国学术考察旅行最早最杰出的代表是

我国学术考察旅行最早最杰出的代表是司马迁。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司马迁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我国学术考察旅行最早最杰出的代表是

3,介绍一下王大悟吧

王大悟,职称:研究员 基本介绍: 1946年10月生,旅游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旅游和饭店管理研究。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王大悟旅游经济与规划工作室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饭店世界》杂志主编,兼任国家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旅游必读》、《国际旅游业发展与管理》、《新编旅游经济学》、《GB/T19004.2-ISO9004-2旅游服务标准化手册》、《饭店服务学》、《21世纪饭店业发展趋势》、《中国旅游饭店发展蓝皮书》、《酒店服务学》、《旅游规划新论》等。 《现代酒店服务与创新》主要内容:1、酒店服务十大特性2、酒店服务质量标准与要素3、优质服务构成与物有所值4、酒店服务规范化(一)5、酒店服务规范化(二)6、酒店服务规范化(三)7、ISO与酒店服务标准化8、酒店服务个性化(一)9、酒店服务个性化(二)10、以人为本与情感化服务(一)11、以人为本与情感化服务(二)12、金钥匙服务13、酒店的整体意识14、团队精神15、酒店创新(一)16、酒店创新(二)17、对经济型酒店的认识(一)18、对经济型酒店的认识(二)19、当代酒店的国际发展趋势20、酒店文化
走京珠北上到信阳就是沪陕高速

介绍一下王大悟吧

4,中国著名旅游学家

贾云峰是著名城市品牌策划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他是社会广泛认可的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中国智慧经济十大传播人物,15 省、200 多个市区县政府品牌顾问,参与打造“好客山东”“老家河南”“清新福建”“美丽中国之旅”“衢州有礼”“美好生活看信阳”等众多政府形象,兼任宾利、华谊兄弟文旅、沙县小吃、江西省旅游集团等大型企业首席品牌官。“创新化”“国际化”“落地化”是他的三大标签:“创新化”:出版专著 50 本,被国家图书馆等 50 余图书馆收藏,发表论文近百篇。在理论转化方面,效果卓著,“15 分钟幸福生活圈”“本地生活学”“尖叫美学”“城市聚场经济学”“超级街区”等研究成果已全面应用于城市更新,取得令人瞩目的示范效应和实现快速赢利。获“中国智慧经济十大传播人物”“中国十大杰出旅游策划人”“中国策划大师”“最佳首席品牌官”等国家大奖,为超过 300 个中国各级政府做过理论中心组培训。“国际化”:他与联合国系统教科文组织、开发计划署、环境署和世界品牌组织等均有密切的合作。“落地化”:他在三个领域深耕实效运营:1、网红美食开发:任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夜晚街区建设:任亚太旅游协会中国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3、健康产业推广: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创新品牌研究课题组组长、欧洲中医基金会推广大使、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科学认证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扶阳专委会副会长、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科普分会副会长。

5,简述旅游业的定义以及定义具有两个共同的特征

旅游业的定义 1、定义旅游业的意义 (1)定义旅游业的实际需要 对旅游业进行定义有学术和实践两个方面的需要: 研究的需要:一个学科的研究首先要求对这一个学科的研究内容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在定义的限制下建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实践的需要:度量旅游经济活动对地方、国家和全球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要求有统一的口径。因此建立地区之间统计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而得到这些数据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 (2)定义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对旅游统计量度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评估旅游业和旅游活动直接、间接和诱发性的经济影响,关系到旅游设施和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关系到如何确定旅游者结构并制订营销和促销策略,以及识别游客的流向、方式和偏好等。 联合国十分关心对国际旅游相关资料的统计工作,在1971召开了的 “贸易与发展会议”,制定了旅游统计的准则。指出,国家旅游统计的综合系统在功能上应满足以下要求: ——在需求方面,能够度量在该国的国外(和国内)旅游(和出国旅游)的数量和方式; ——能够提供有关旅游者使用的住宿和其他设施供给方面的信息; ——有助于评估旅游对国际收支和总体经济状况的影响。 2、旅游业定义上的困难 (1)旅游业范围的模糊性 与其他产业不同,旅游产业不是一个单一产业,而是一个产业群,由多种产业组成,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旅游业包括景点经营、旅行社和旅馆服务业、餐饮服务业、交通业、娱乐业和其他许许多多的经营行业。这些行业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因此旅游业的概念和范围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2)统计上的困难性 旅游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为旅游分析和决策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所有国家中,建立可靠的产业信息库,评估旅游业对地方、全国和世界经济的贡献都十分困难。 由于定义的模糊性导致统计测量的困难,因此至今仍然没有给出旅游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经济影响程度的准确数据。同时旅游统计也成为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并且日益受到关注。
以食、宿、行、游为基本组合消费商品,通过专业化运作模式为游客的出行提供安全、可行、方便、满足游客合理需求的服务,兑现其消费商品的契约交易,使商品的提供商和经营商从中获取运营收益的服务性产业。

6,跪求传说中的旅游届三大巨头南刚北虎中原都是谁

旅游规划界三大巨头是:南刚-保继刚,北虎-吴必虎,中原- 原群扩展资料:南刚:保继刚,汉族,1964出生,云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在中山大学地理系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旅游学院院长。2001年成为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Tourism Studies 会员。主要研究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出版著作10部,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编著的《旅游地理学》2002年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主持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片),主持湖北省、桂林市、苏州市、黄山市等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虎:吴必虎。男,江苏省阜宁县人,1962年生。吴必虎教授是北大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的创始人,目前在北大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大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世界旅游组织和世界银行旅游规划咨询专家、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户外游憩空间与旅游规划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院长。中原:原群,原群教授在旅游界有鬼谷子之称。国家旅游局5A景区评审专家,河南电视台旅游总策划,中国旅游联盟秘书长,国家旅游局专家团策划组组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旅游经济学教授,国内著名实战专家。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湖北省旅游发展顾问,2003年被国家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策划协会、《质量时报》评选为:“中国十大策划专家”。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报》、中国策划协会评为“中国十大旅游策划风云人物”。参考资料:吴必虎_百度百科 保继刚_百科

7,怎样成为探险家

1、好身体是必要前提,包括肉体抗击力和精神承受力,意外情况可自救; 2、知识保障:野外生存技巧能让你用最原始的工具甚至徒手安度危机,与陌 生环境相处的知识让你保持最佳的探险心理状态; 3、爱好是第一前提,要选适合自己的探险项目,才能实现更多的预期乐趣; 4、最后才是装备,只选有用的,不选奢侈的,但一旦选中的装备必须质量完 美,万一的意外时,她会成为挽救你的唯一战友。基于以上三点,你现在要做的是: 1、先根据自身特质,选一项合适的项目; 2、别老依赖现代工具过日子,离了电脑和其他家用电器,看看自己能活几天; 3、多锻炼身体,从明天起就开始最原始的身体和精神的资本积累。
你这个想法很好。探险家,历史上的探险家,首先不是一个人,是有一个团队的。其次,探险家都有自己专攻的专长,比如历史,地理,等各种知识和技能。一个团队刚刚好完美的补充个人的不足。其次,探险家都有雄厚的资金补助,为了一个以利益为目标的探险才能获得资金支持。我觉得,如果你就想单单选择探险家作为职业或是理想,比较困难。而且,你自己喜欢探险什么呢?是大自然的神奇,还是历史埋没的宝藏?还是什么秘密?我想如果你想清楚自己到底对什么执着,就知道该在大学里或是学院里学习什么了。
1|、好身体是必要前提,包括肉体抗击力和精神承受力,意外情况可自救。2、知识保障:野外生存技巧能让你用最原始的工具甚至徒手安度危机,与陌生环境相处的知识,时刻保持最佳的探险心理状态。3、爱好是第一前提,要选适合自己的探险项目,才能实现更多的预期乐趣。4、最后才是装备,只选有用的,不选奢侈的,但一旦选中的装备必须质量完美,万一的意外时,她会成为挽救你的唯一战友。探险家是为了探测新事物等目的而深入危险或不为人知的地方进行探索的人。探险者通常是来自一个国家或文明最先到达某地方的人。也可以指冒险家、旅行家或者职业航海家、飞行员等等。探险的目的因人而异,可能包括军事、商业、学术、旅行、宗教等各种因素。中国最著名的探险家为郑和(1371年-1433年),曾多次到达东南亚、印度洋、东非等各地区。
据我目前感觉到的,没来路没底子的在中国发展挺难得。你与其去按什么传统思维,依靠什么所谓学校、部门(好像也没什么关于探险旅行的学校,咱们的部门也“靠”不起),还不如用别的方法,先让大家认识你。比如你参加一些民间组织,或自发和朋友或个人挑战一些名山大川,或徒步穿越什么之类。把经历发到博客,从中再寻求机会。认识了人也可以扩展机会的,你知道可能认识到真正职业的也说不定,这样你也可以一步步朝你的梦想迈进了不是。咱们国内的思想都太死,有时候看似是条路其实已经交通堵塞了,所以就没路了,也就是要另辟蹊径了。我也是相当探险家的,你知道。但是我只打算当业余的(或有机会兼职吧)因为还有另一个一样艰苦而且还耗命的梦想要我去实现。
个人认为,要成为一个探险家,而且是优秀的探险,需具备: 1.健康的体魄 2.丰富的知识 3.基本医疗知识 4.地理学识 5.热忱的心

8,论述地理学的意义

中国旅游地理学界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能如此迅速发展,取得显赫成绩,其经验是值得我们好好分析和总结的。 (1)旅游地理学界始终把握住了旅游地理学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了旅游地理学的应用性特点,紧扣我国旅游开发和建设这个主题,主动承担多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研任务,完成了大量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报告,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旅游地理学的地位。地理学的旅游应用研究拓展,也促进了地理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时间地理学从时间角度研究现代地理过程的地理学分科。从时间尺度看,地理学分为3个时段: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和时间地理学。时间地理学着重现代过程的地理研究。根据传统观念,一般认为地理学是从空间出发,哲学家康德(I.Kant)从二元论哲学思想出发的学科;将地理学定义为进行空间事物研究的科学,这一论点成为近代地理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赫特纳和哈特向认为地理学的研究着重于空间体系,因此是一种分布论学科。但在实际论述中他们也承认地理学是“时间一般作为背景”的领域。哈特向论述了地貌、气候、现代文化要素研究中的时间与发生,指出地理学的主旨在于理解目前存在的世界。随着地理学的发展,许多地理学家愈来愈认识脱离时间就无从进行空间研究,地理学必须深入考察地理环境中时间的性质和作用,必须从静态走向动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历史地理学家强调地理学的时间研究之后,一些地理学家出版了专著,研究了大城市结构、人口和工业、建筑布局和配置,建立了时间空间模式,认为时间在所有的行为尺度中是一个基本组分,和空间一样同属于可利用的资源,近年来随着时间学的发展,时间周期中的相位律、增缩律,在地理过程中,均有大量体现。时间差中的顺时差理论、循序超越学说,已实际应用于预测预报。随着系统论、耗散结构等理论引入现代地理学,地球表层或地理系统被认为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因此它在时间上是有序的,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化发展的历史。其动态过程具有方向性。这样现代物理学的时间观念,才真正进入了地理学中,并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相联系。因此,在地理学中也提出了时间不可逆性,从总体上说,地理过程不能反演。这些现代时间地理学观点对地理学基本理论的深化有重要意义。(2)旅游地理学界一直把旅游开发实践和理论总结置于重要的地位,积极投身于旅游开发实践中,注意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合成研究,注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实践检验的许多理论创见,为旅游地理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3)实践造就了一大批旅游地理专业人才,老一辈旅游地理学家的提携和扶持促进了年青学者的成长,促使旅游地理学界能够比较快地形成了一个包括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在内的老中青梯形队伍结构。 展望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作为衡量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标志将有更大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中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我国旅游业前景灿烂。旅游地理学理应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广泛实践,勇于创新,在旅游业这个广阔的舞台上继续大展才华,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本人以及寝室两人现为历史地理学研究生,研二。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能建议楼主去百度文库看历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或者把邹逸麟主编的中历史地理概述的第一章第三节“历史地理学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看一遍了。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还要举例论述。。。比我们考试还难啊!

9,中国的名人有哪些

唐寅(1470—1523),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数中国历代画家中,唐寅知名度最高,他的名字妇孺皆知,“唐伯虎点秋香”、“三笑”、在民间广为流传, 唐伯虎才气横溢,但并不风流,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叉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俊逸秀挺,颇见功夫。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唐寅,为“吴门画派”中的杰出代表,绘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称“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切磋诗文,蜚声吴中,世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 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 唐寅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由于唐寅作画很少在画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画风变化也不很有规律,所以很难推测他作画的时间,也就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 唐寅在拜周臣为师后,主要是宗南宋院体,但其画有时也有与沈、文画风相近的作品,如《南游图》。这是唐寅三十六岁时当琴士杨季静离开苏州时赠送给他的。画上人物、车、驴用笔细劲,如纸上游丝。近景的坡上有三四株杂树交柯攒影。中景左侧山岩前一高士骑驴缓行,后面一童仆拉着车负琴紧随。刚出岩口,右面两个推车人,匆匆赶路。山路曲折,溪水波动,颇见旅途之辛苦。整幅画不着色,山势平缓。而其中一株树用胡椒点点叶,与沈、文画树叶法神似。 唐寅学南宋院画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是《雪山行旅》图轴。虽画的是雪景,不宜用很多皴笔,但山石结体仍能看出那南宋院画立方块的造型。高山峻岭中的草堂有两翁正围炉驱寒,还有一高土骑着马由童仆支伞挡雪,行走于琼山玉树之间。画的前景主要是枯树三株,枝干是“直”、“斜”、“直”的折法,向上明面微露白色,而暗面特别浓黑,以示雪意。此外《溪山渔隐图》、《灌木丛筱图》也是这种风格,特别是《溪山渔隐图》是一幅长卷,分十个部分,是唐寅作品中难得的佳作。 以南宋院画风格为主的还有《清溪松荫图》、《看泉听风图》、《抱琴归去图》。这些作品用的皴法基本上是小斧劈,皴笔绵密厚重,有的表现了南宋院画的某一方面特色。《清溪松荫图》是典型的小斧劈作品,这是唐寅学周臣时期的精心之作。画面上的远山迎面如巨碑,山头为密密,逐渐疏淡。山腰用云勾烘托山之高峻。这幅画上画一高士呋坐在松荫下昂首观景沉思的样子。高士身上的线条端庄、静穆,势态清高。而其中一松树穿插在岩壁之间,古藤缠绕山峦,有随风微扬之势,用笔老练。 《看泉听风图》主体部分是二高士并坐,正观赏着由岩 洞中流泻的瀑布。瀑布虽不大,然奔流急泻,数处飞流腾跃。唐寅把水势画得极其生动,这是宋院画家们绘画的特点之一。而这幅画的山势突兀,用墨勾皴,明暗清晰,这也是南宋院画特色。树后山岩的皴笔轻而淡,逐渐消失在云间。远山则起走明显,略见山峰,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马远和夏珪作画的一贯作风。《抱琴归去图》也有这些显著特色。 沈万三,名富;字件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叶,沈方三的父亲沈*由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徒至周东*(土宅),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云南都留下了足迹。沈万三始终把周庄作为他立业之地;"万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许,即东庄地及银子浜、仓库、园亭与住宅互相联络"(《周年镇志》卷二),"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明·杨循吉〈苏谈》)。尽管他受到张士诚、朱元漳的封赏,但他不愿离开这块宝地。"元,王行字止仲,吴县人,沈万三延为西宾,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镒"(《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可见,他连自己的子孙都要留在这块富裕之地,不惜重金加以培养,使沈家久盛不衰。 关于沈万三发财致富的原因。大致有"垦殖说","分财说"和"通番说"三种。 一、垦殖说。许多史料上都有记载,但真正完善地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昆山文管会陈兆弘在"明代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自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文中重点提出,沈方三从"躬稼起家"继而"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资巨方万,田产遍于天下。"沈万三依靠垦殖发富,乃至成为豪富,号称江南第一。 二、分财说。有人认为,"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又有人说"元时富人陆道源,皆甲天下……。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一即沈万三秀也,(杨循吉《苏谈》)。总之,沈万三是得到了吴江汾湖陆氏的资财,才成为江南巨富的。 三、通番说。据《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说:"苏州沈万三一豪之所以发财,是由于作海外贸易。"这说明沈万三是由于把商品运往海外贸易,才一跃而成为巨富的。 事实上,沈万三之所以成为江南巨富,以上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是密切关联的。如果说沈万三"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业弗替;尝身帅其子弟力穑,"说明他有了立业的根本。沈万三得到了汾湖陆氏巨资,更由于“治财”有方显示了他出色的"经济管理"的才能?才有了致富的本钱和关键。他有了这样的巨资后,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市面他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砚江(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入走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品等运往海外,开始了他大胆地"竞以求富为务"的对外贸易活动,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就是从贸易中赚下的一部分钱,购置田产,另一部分钱作经商的资本。所以说,沈万三是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而一跃成为巨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实为沈万三父子之功。" 沈万三富得连朱元漳都眼红;但在遭受朱明王朝三次沉重的打击后,又很快衰落了。 第一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前后。据《周庄镇志》记载,"《明史。马后传》洪武时,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请稿军,帝忍日:匹夫稿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谏日,不祥之民,天将诛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戌云南。" 除沈方三充军云南之外,他的第二个女婿余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万三除筑洪武门至水西门城墙外。还以龙角贡献,并献有白金二千锭,黄金二百斤,甲土十人。甲马十匹,建南京廊庑、酒楼等。这次打击不仅使沈家失去了沈万三这个当家人;而且富气也减去了大半,可谓人财两空。不仅如此,沈万三当时被捕时,周庄镇上株连甚多,有尽诛周庄居者之说。幸亏镇人徐民望不避斧钺,台御状至京城:才救下周庄全镇老小。 第二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户役故,缧*赴秋官时伯熙亦获戾京师,适与兄同系狱"(《周庄镇志卷三。冢墓)。这次沈万三子沈旺的两个儿子沈至、沈庄(伯熙)又为田赋坐了牢,伯熙当年就死在牢中,后移葬于周庄杏村。这样,从根本上动摇了沈家的基业。 第三次汀击是在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奏学文与蓝玉通谋,诏捕严讯,诛连妻女,及其仇七十二家,"洋武三十一年二月学文坐胡蓝党祸,连万三曾孙德全六人,并顾氏一门同日凌迟"(《周庄镇志》卷六·杂记),这次沈万三女婿顾学文一家及沈家六口,近八十余人全都被杀头,没收田地,可谓是满门抄斩了。沈万三苦心经营的巨大家业,急剧地衰落了。"沈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亦不甚宏大",沈家大族遭受如此三次沉重的打击,只能家破人亡。 就这样,号称江南第一豪富的周庄沈万三,由兴盛走向了衰落,但他毕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人物,他在周庄的遗迹,也使中外旅游者及专家学者深感兴趣。

文章TAG:中国  中国学术  国学  学术  中国学术旅游有哪些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