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旅游交通地图集的介绍

中国旅游交通地图集,书名。北京天域北斗图书有限公司编著。2009年出版。

中国旅游交通地图集的介绍

2,中国旅游交通地图集的内容简介

《中国旅游交通地图集》,详细的描述了中国各省区的旅游景点、景点导航图、旅游资讯等等。有176条精先旅游热线、157幅专业地图、200多幅精美图片、2100多个特色景区景点。

中国旅游交通地图集的内容简介

3,中国旅游地理常识

天下第一山——泰山天下第一景——西湖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天下第一楼——黄鹤楼
具体是要问啥呢
亲,这个具体可以百度呀,你这问的也太广了呀。给你找了一篇,http://wenku.baidu.com/view/c2d9880b4a7302768e993931.html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中国旅游地理常识

4,我国的地理位置对旅游会产生什么影响

旅游要看环境、文化、民风,当然最重要的是交通,我国地理位置没什么影响,就是人口有影响,出去旅游全是人、、、、、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是观赏冰雪、开展冰上活动的旅游地。我国南方的闽粤南部、海南岛、台湾以及南海诸岛等地,长夏无冬,春秋相连,终年适于游览,且适于冬季避寒旅游。四季分明的中部地区,春秋气温适中,秋季天高气爽,最适于旅游活动。内陆干旱地区风沙大,但秋季有一定降水,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标准答案

5,地理有哪些内容

从高中的角度,地理可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初中学过)、区域可持续发展
互帮互助,某老师总结的,希望对你有用吧: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第二部分是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第三部分是旅游规划与活动设计;第四部分旅游与区域发展。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一要注意理解旅游资源及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二要注意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具体区域的旅游资源加以分析;三要注意旅游安全防范措施及。四要注意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1)从内容上,侧重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开发评价条件、特点,发展旅游的意义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如2008年广东地理以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的实施为背景考查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对旅游业的影响。山东文综、海南地理考查了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及相关知识。由此可以看出,主要结合热点及我国著名旅游地考查旅游的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题目难度一般不大。(2)从形式上,多以图文、景观等方式呈现信息,要求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基本知识做出解答。题型多以综合题为主。 (3)侧重考查信息的提取能力,对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等基本知识的掌握,旅游资源的评价、价值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的分析、论证能力。 命题趋向: (1)以我国著名的旅游区、“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作为切入点,考查旅游相关知识及相关所在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2)以图文材料为信息,分析比较旅游资源的开发及环境保护问题。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2)我国的世界遗产: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分布及其重要价值 测试要点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旅漩区的景观特点及成因 (2)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测试要点三:旅游规划与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规划: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旅游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2)旅游活动设计:旅游信息的收集;旅游点的确定;旅游路线的选择 (3)旅游安全:地形、气候、水文等与旅游安全防范措施 测试要点四: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环境: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1.旅游资源的欣赏 我们在旅游活动中,对景观的观赏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观赏位置:峰峦叠障、江河水景——远眺,亭、榭、廊、台——近看,渡江风光、一线天——置身其中 (2)把握观赏时机:北方山水、泰山日出、黄山日落、青海湖鸟岛 (3)抓住景观特点:主配、层次、框景、借景 (4)领悟自然与人的和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风景最伟大的特色之一。 (5)以情观景: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登山涉水,求真求实。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 (2)旅游消费市场的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经济距离(旅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越长,吸引的游客越少。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3)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交通便捷,来往耗时较少游客多,反之就少。 (4)旅游区的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关系到服务质量高低和盈利水平。 (5)旅游区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容人量,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 3.旅游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1)满足人的需求 (2)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旅游的出,带动交通、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3)文化的交流:(4)污染环境,对景区动植物资源及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社会秩序的冲击。 4.中国的十大旅游景点:万里长城 北京故宫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安徽黄山 杭州西湖 广西桂林山水 陕西西安兵马俑 江苏苏州园林 长江三峡 台湾日月潭

6,中国旅游交通的特点是什么

交通是联系客源地和旅游区的桥梁.没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就不能形成旅游流(客流),交通是旅游的通道和媒介,是构成完整的旅游功能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现代大众旅游就是在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后才形成的.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运营,使国际旅行变得方便,快捷,舒适,大大促进了国际旅游的发展.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交通建设是一项主要的开发内容.没有方便的交通把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联结起来,旅游资源只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并不具有现实意义.在旅游产品中,交通运输服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服务内容,是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的海外游客在华的旅游消费中,交通花费占有很大的比重.{这里}旅游交通与一般的客运,货运交通相比,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游客沿交通线上的移动,不仅是为了完成空间位移,而且本身也是一种旅游的经历和体验,是旅游者最终获得的旅游体验中的组成部分.{这里}尽管,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常常利用已有的基础交通线路(并非为旅游而修建的交通线),但是,旅游者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目的地的分布来选择组合自己的交通线路和交通方式.交通线路和旅游线路高度统一,表现在一般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即是以交通线路把各旅游地和景点串联拼合起来,形成一条旅游线路(即通常说的旅游产品)向市场销售.基于以上两个特征,旅游交通线路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和资源与市场的空间关系.在大尺度空间上,旅游者行为规律为作闭环状旅游,避免走回头路.因此,交通线路的建设应适应这种规律,把规模,等级相当的景点和旅游地以最经济的,最有利于旅游活动的方式连结起来,形成一个大的闭环交通线.在中,小尺度空间上,旅游者的行为规律表现为,以中心城市(中心旅游地)作依托作节点状旅游.因此,中小尺度的交通线路的建设应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作放射状与低一级的旅游地(点)相联结.旅游交通从空间层次上可分为三种:第一层次是外部交通,它是指从客源地到旅游地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的交通,跨越的空间尺度大.外部交通的主要方式是航空交通和铁路交通,也有部分水运和公路交通.第二层次是在旅游区内由中心城市到旅游地,风景区的交通,跨越的是中,小尺度的空间,交通方式主要以公路或铁路为主.第三层次是内部交通,指旅游地,风景区内部的交通,跨越的是微观或小尺度的空间,交通方式以特种交通为主,如索道,游艇,电瓶车,畜力车,骑马等,甚至步行.旅游交通的选线,建设主要考虑大,中尺度的交通,景区和旅游地内部交通一般是旅游地,风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现代旅游是同社会化的大生产紧密结合的,现代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必然使旅游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特点。这一特点的主要表现是: 1.游客的大众性。现代旅游首先表现为它的大众化。所谓大众化,一是指旅游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活动在世界各地各个阶层都普遍开展起来。二是参加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旅游去处越来越远。三是群体性、规范性旅游增加。四是旅游作为一种激励员工的手段,已被企业或各种组织所广泛采用。 2.发展的广泛性。旅游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现代旅游首先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兴起,全世界90%以上的国际旅游者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时,他们又接待世界80%的国际旅游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旅游业经受世界多次经济萧条的冲击仍然兴旺不衰,显示了它是一个很有活力和发展前途的产业。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业也普遍发展起来。目前,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经营国内、国际旅游业,有100多个国家参加联合国的世界旅游组织。由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旅游事业的普遍发展使旅游者几乎可以无处不到,区域边远地区旅游的局限性正在逐渐消失。 3.地理的集中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各地空间方面的时间距离不断缩小,旅游跨度增加。但是,现代旅游者不是较平均地分布在地球表面各个地区,他们往往集中到某些地区或国家去旅游,甚至集中到某些景点参观游览或从事其他旅游活动。现代旅游的地理集中性不仅反映在全世界国际旅游的分布格局上,具体到一个国家同样也呈现这一特性。 4.旅游的季节性。根据旅游资源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的旅游类型,现代旅游的季节性非常突出。一般来说,主要依赖自然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的国家和地区,旅游接待量的季节性波动比较大;主要依靠人文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的国家和地区,旅游接待量的季节性波动就比较小。消遣型旅游受季节性制约多一些,事务型旅游几乎不受季节性影响。四季分明的国家和地区,四季中接待游客的波动量比较大些;四季不太分明的国家和地区,四季中接待游客量就比较稳定一些。 5.增长的持续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起伏兴衰的变化过程,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经济都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的冲击。唯独旅游业“一枝独秀”,至今方兴未艾。在今后历史发展过程中,只要不发生新的世界大战或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世界旅游增长的持续性不会改变,世界旅游业将继续发展。我国只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坚持改革开放,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旅游业一定能持续发展和快速增长。 6.服务的一体性。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旅游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现代旅游服务的一体化特点越来越明显。所谓服务一体化,就是为旅客提供食、住、游、购、娱系统服务;为游客提供离开家园到返回家园的全程服务。这既是现代大众旅游组团旅游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化、国际化的大规模的群体性旅游活动能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

文章TAG:中国  中国旅游  旅游  旅游交通  中国旅游交通地理  
下一篇